“大家好,我是一位职场妈妈,在顺应常规的学习、考试、工作模式下,度过了常规人生的轻狂时光。来到中年,我希望探究人生的更多精彩和可能。”
又到了秋天过敏季节,我和儿子饱受鼻炎困扰,晚上睡前鼻塞流涕,早起在鼻塞流涕基础上又加上泪流。不用药的话,则会愈演愈烈,眼睛痒,耳道痒,然后嗓子也是咳嗽干痒,脑袋上的七窍没有一刻安宁。
抽空去看了中医,大夫给做了针灸。
我自己也在学着中医知识,问大夫鼻炎是不是跟肺脾胃都有关系,大夫笑着说你懂的还不少,脾胃是后天之本,是肺的能量来源,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过敏性鼻炎的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怎么理解呢?
本虚即肺、脾、肾气虚(尤其是脾肺两虚),导致卫外不固,鼻窍失养。标实即风、寒、湿邪侵袭,鼻窍壅塞,引发鼻痒、喷嚏、流清涕。
这个病理传导链就是:脾虚→肺虚→鼻病。
医院回来,我又找中医朋友,详细了解了脾胃肺养护方法:
一、饮食调养是核心
1. 宜吃食物(健脾养胃)
主食类:
小米粥(最养胃)、山药粥、南瓜粥、红枣粥、薏米粥。
发酵面食(馒头、发面饼)比米饭更易消化。
蔬菜类:
山药(补脾肺肾)、南瓜(健胃消食)、胡萝卜(助消化)、莲藕(健脾止泻)。
白菜、菠菜(温和不伤胃)。
蛋白质类:
鱼肉(易消化)、鸡肉(温补)、鸡蛋(温和营养)。
豆类(豆腐、豆浆,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黄豆)。
水果类:
苹果(煮苹果水更好)、红枣(补气血)、桂圆(温补,但不宜过量)。
调味品:
姜(温胃止呕)、陈皮(理气健脾)、砂仁(暖胃消食)。
2. 忌吃食物(伤脾胃)
寒凉食物:
冰镇饮料、冰淇淋、西瓜、梨、苦瓜、螃蟹。
油腻难消化:
炸鸡、肥肉、奶油、年糕、粽子。
辛辣刺激:
辣椒、花椒、火锅、烧烤(易伤胃阴)。
生冷食物:
生鱼片、凉拌菜(脾胃虚寒者慎吃)。
二、生活习惯调理很重要
1. 规律饮食
定时定量:三餐固定时间,避免暴饮暴食。
细嚼慢咽:每口咀嚼20次以上,减轻脾胃负担。
晚餐宜少:睡前3小时不进食,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
2. 避免伤胃行为
不吃早餐→胆汁淤积,易胃痛。
饭后立即躺下→易反酸、消化不良。
边吃边看手机→影响消化液分泌。
3. 适度运动
饭后散步(30分钟后,助消化)。
八段锦(推荐“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
揉腹(顺时针按摩腹部100次,助排便)。
三、中医调理方法来加固
1. 食疗方推荐
① 四神汤(健脾祛湿)
材料:山药、茯苓、莲子、芡实各10g,可加瘦肉或排骨炖汤。
适合:脾虚湿重(大便粘、舌苔厚)。
② 山药小米粥(养胃气)
材料:山药50g、小米50g、红枣5颗,煮粥食用。
适合:胃寒、消化不良。
③ 陈皮山楂茶(消食开胃)
材料:陈皮3g、山楂5g、红枣3颗,泡水代茶饮。
适合:饭后腹胀、食欲不振。
2. 穴位保健
足三里(膝盖下3寸):每天按揉3分钟,健脾和胃。
中脘穴(肚脐上4寸):艾灸或热敷,缓解胃痛。
神阙穴(肚脐):热敷或贴丁桂儿脐贴(虚寒型腹泻适用)。
3. 中药调理(需辨证)
脾虚气弱(乏力、便溏)→ 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脾胃虚寒(怕冷、胃痛)→ 理中丸(干姜、白术、人参、甘草)。
湿气重(舌苔厚、口粘)→ 参苓白术散(茯苓、白术、薏苡仁)。
我自己也查阅中医学资料,补充了脾胃养护时间表。
早晨7-9点(胃经当令)吃温热早餐(小米粥+馒头)。
上午9-11点(脾经当令)喝山药水/四神汤,避免久坐。
饭后1小时散步10分钟,助消化。
晚上9点后不进食,让脾胃休息。
总之,脾胃养护的核心是:
饮食温和(忌寒凉、油腻)。
规律作息(三餐定时,不熬夜)。
适度运动(散步、揉腹)。
情绪稳定(少生气、少焦虑)。
以上坚持1个月,脾胃功能会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