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为夏秋之交,湿热交蒸,天地气机达于鼎盛,亦为万物化育最繁茂之时,故曰“长夏,极也”。然此季湿邪最盛,易困脾阳,阻滞气机。顺应此时节特性调养身心,关乎一夏安康,更为秋冬健康打下根基。
一、 食饮有节,运化有常
“多食少饮,无助乎湿”——长夏脾胃本易受湿困,饮食过量或暴饮,皆会加重其负担。当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 多食:适量增加健脾利湿、益气生津之物,如山药、莲子、薏米、冬瓜、丝瓜、绿豆、小米粥等。
* 少饮: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尤其冰镇饮料。宜小口频饮温开水或淡茶(如藿香茶、 荷叶茶),解渴不助湿。
二、 呼吸吐纳,调畅气机
“呼长吸短,以散其郁”——湿邪易阻滞气机,令人郁滞不爽。可借助呼吸调整:
* 有意识进行 深长、缓慢的呼气,尽量将气吐尽,帮助排出浊气、疏解郁滞。
* 吸气则相对自然、稍短。练习时保持放松,可配合清晨或傍晚在空气清新处散步进行。
三、 情志安宁,宽和养脾
“无思无忧,宽以宴脾”——脾主思,过思伤脾。长夏湿热更易令人心烦意乱、倦怠思虑。
保持心境平和豁达,避免过度思虑、忧愁或紧张焦虑。
学会放松,可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静坐冥想等方式“宴脾”,使脾胃气机顺畅。
四、 饮食择清,护养胃阳
“就清离浊,以资胃阳”——胃喜润恶燥,但胃阳(温煦推动之力) 同样关键。
* 就清离浊:选择新鲜、清淡、烹饪方式简单(蒸煮炖为主)的食物,远离肥甘厚味、油腻煎炸、生冷黏腻之物(如大量甜品、油炸食品、生鱼片、冰激凌)。
* 以资胃阳:适当佐以温性调料,如生姜、紫苏、陈皮、豆蔻等,既能提味醒脾,又可温中化湿,助胃阳运化。
五、 趋避湿温,固护卫气
“去湿就温,资卫清荣”——既要避开外湿,也要注意顾护体表的卫气。
* 去湿: 避免久居潮湿之地,适时使用空调除湿功能。淋雨后及时擦干更换衣物。
* 就温:此处“温”指避免过度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尤其睡眠时),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忌过食生冷。适当晒太阳(避开烈日),有助于振奋阳气、驱散寒湿。
* 资卫清荣:卫气充足则腠理固密,可抵御外邪(包括湿邪)。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八段锦、散步),皆可护卫气,使气血清和荣润。
逆之则殆:长夏养生之戒
* “逆之,则木土相刑”:若违背上述法则,尤其情志不舒、过食生冷油腻,易致肝(木)气郁结克犯脾胃(土),出现脾气散涣,精力不济,疲惫不堪。
* “不及,则中满厌食,胃气不宣”:若过度节食或饮食不当(如只喝冷饮不吃主食),会导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胃气壅滞不通。
* “食阴冷过,则溃乎胃肠”:过度贪食生冷寒凉(如大量冰镇瓜果、冷饮),最易直接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寒湿内停、腹痛腹泻(恙及脘腹),此即“气伤于形”——无形的阳气受损,引发了有形的肠胃病症。
长夏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湿”与“热”的时令特性,重点呵护脾胃(中焦)。谨记“多食少饮、呼长吸短、无思无忧、就清离浊、去湿就温”这二十字要诀,避免过食生冷油腻与情志过激,方能使脾气健运、胃阳充足、卫气固密,安然度夏,为秋冬收藏打下坚实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