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女人的生殖系统最怕冷,天冷时比较耗损阳气,最需要注意养护生命活力。天气冷百保持热能量,也就是阳气,除了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也能贮存足够的能量。因此,这时所有人都应该增加睡眠时间,减少运动,保护身体的能量和温暖。

调整身心,做好迎春的准备一、调好脾胃,迎接新一年的挑战春节一过,自然就进入春天,按照中医理论,肝木旺于春,木旺则乘脾土,加上春节期间多数人以“吃”为主,如果饮食控制不好,暴饮暴食最容易损伤脾胃,并且春天多阴雨绵绵,湿邪偏盛,容易患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才人和小孩等脾胃功能不佳的人更容易犯病。容易出现腹痛、泄泻、呕吐等表现。春天也是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病容易复发的季节,在这方面病史的人要多加注意。
唐代医家孙思邈曾经说:“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糖类、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猪肉、蛋类、鸭肉、牛奶、韭菜、大蒜、白菜、花椰菜、甘蔗、苹果、莲子等。另外,春天为阴消阳长之时,饮食不可偏于一性,要少吃辣椒等过于辛辣燥热之品,从而避免夏天热的积聚、难以发散。所以春天食养宜健脾养肝,使肝的阳气生发,人体气机条顺,宜利肠胃,使脾胃升降有常。对于那些面临着要上学或到幼儿园去的小朋友来说,如果备件允许,家长最好带他们到医院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用药调整一下脾胃功能,以免上学后生病影响学习。

二、做好保暖工作,防止流感春季万物复苏,富有生机,各种病毒,细菌易传播,如流感、流脑、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要适应气候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广州来说,温暖的春节刚过不久,天气突然变得比冬天还冷,很多人会因一时不适应天气的变化而生病。对于平时有慢性鼻、咽炎的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按照中医理论,春天是肝应的季节,肝升发疏泄为主,要与肺的肃降协调平衡,春天肺宣发功能相对较弱,故卫气难以布散全身,人体的肌表便失于固护、腠理疏松,难以抵御外邪。加上春天风邪正旺,寒邪又欲去还返,风寒之邪易侵犯机体,故春天易患感冒、咳嗽、肺炎、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系疾病。所以春天要注意保暖, 俗语说“春宜捂”,其意在于谨防春寒致病。春令气温乍寒乍暖,气候变化较为频繁,易于感受外邪引起疾病,故春季衣着以不过于单薄,不宜太快减衣,以固卫气,才可少受风寒之苦,以防外邪的侵袭,减少疾病的发生。早晚或天气较冷时可以戴口罩以保护鼻咽部。也可通过多做运动来增强身体机能,宣发阳气,抵抗病邪。
三、调节心情,调整作息时间,顺应自然冬天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向荣。人是自然界的一员,生长规律也与自然相应。人体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中, 必须顺应自然才可有健康长寿的身体。《黄帝风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就是说人在春天要保持心情愉快,千万别生气,因为怒伤肝。冬去春来,阳气升发,往往引起旧病复发。春属木,和五脏之肝相通,故肝病患者和高血压病人要特别注意调养,尽量做到避风,少发脾气,保持心情舒畅。春天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使心情舒畅、心胸开阔,调理肝气,有利健康。
北京高端养生会所温馨提醒: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打好了基础则一年神安体康。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顺应四时不同的规律才可使阴阳平衡,气血流畅达到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享受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