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该如何正确养生呢?这份养生建议请收好~
一、润燥先润肺
初秋气候干燥,中老年人呼吸道黏膜易受刺激,干咳、咽喉干痒等问题频发。中医认为 “肺属白,宜收敛”,初秋不妨多吃些白色食物。
银耳:泡发后煮粥或炖汤,搭配百合、莲子,既能滋阴润燥,又不加重脾胃负担。
蜂蜜:每天用温水冲服 1-2 勺(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能润肺生津,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
白芝麻:磨成粉加入粥中,或制成芝麻糊,可补益肺气、润肠通便。
同时要注意 “少辛多酸”:少吃葱、姜、辣椒等辛辣发散的食物,避免加重秋燥;多吃西红柿、枇杷、葡萄等酸味果蔬,帮助收敛肺气、生津润燥。
二、脾胃虚弱别大补
夏季贪凉吃瓜果、吹空调,中老年人脾胃多处于 “虚弱状态”,立秋后若盲目进补,易引发腹胀、腹泻。
养护脾胃记住这 3 点:
西瓜、冰饮等寒凉食物要少吃,以免损伤脾阳。可多吃健脾利湿的豆类,如红豆、扁豆、莲子,煮成杂粮粥既好消化,又能改善舌苔厚腻、身体沉重等 “湿重” 症状。
“清补” 为主,循序渐进
想补充营养,可选瘦肉、鱼肉、去皮鸡肉等温和的荤食,搭配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炖汤。比如用鲫鱼炖山药,既补气血又不滋腻,适合中老年肠胃消化。
三餐规律,每餐 “七分饱”
初秋食欲逐渐恢复,但切忌暴饮暴食。晚餐可吃些杂粮饭搭配清蒸蔬菜,减轻肠胃负担,助力夜间脾胃修复。
三、“秋冻” 有讲究
“春捂秋冻” 并非让老人硬扛寒冷,而是通过适度适应微凉环境增强抵抗力,但中老年人气血偏弱,以下部位必须重点保暖:
颈部和背部
穿立领或高领薄衫,避免冷风直吹后颈;可搭一件薄马甲,护住 “风门穴”,预防风寒入侵。
腹部和脚部
别再睡凉席,可用薄棉垫护住腰腹;睡前用 40℃左右温水泡脚 10 分钟,加少量艾叶或生姜,既能暖身又能助眠。
另外,初秋穿衣要 “上薄下厚”,腰部、膝盖等关节处别露着,否则易诱发关节炎、腰肌劳损。
四、慢一点,稳一点
中老年人秋季锻炼,核心是 “收敛阳气、不耗气血”,记住“3 不原则”:
【不做剧烈运动】:避免爬山、快速跑等耗氧量大的项目,选择太极、散步、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每次 30 分钟左右即可。
【不出大汗】:运动至微微发热、额头见汗就停,过度出汗会损耗阳气,运动后及时擦汗、换衣。
【不早起过晚】: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建议 21:30-22:00 入睡,早起时间别早于 6 点,让肺气自然舒展。
五、初秋药膳推荐
✔ 乌梅山楂陈皮饮
【配方】乌梅3颗、山楂干8g、陈皮5g、甘草3g、蜂蜜适量(可选)。
【功效】理气健脾、消食化积。
✔ 黄精煨肘
【配方】黄精、党参各10克,大枣5枚,猪肘350克,葱适量。
【功效】补脾润肺,益气补虚。
✔ 百合银耳莲子羹
【配方】干百合20克、银耳15克、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功效】养阴润燥,健脾安神。
✔ 山药排骨汤
【配方】山药200克、排骨300克、生姜1片、红枣5颗、盐适量。
【功效】补脾益肺,益气养血。
✔ 雪梨川贝炖冰糖
【配方】雪梨1个、川贝母5克、冰糖适量。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以上药膳,雪梨、百合、川贝母等,风寒咳嗽(白痰、畏寒)忌用;脾胃湿热、痰多者慎用黄精;糖尿病患者需避免使用冰糖。
初秋养生,贵在 “平和”,平时不贪凉、不过补、不急躁,顺应时节调整饮食和作息,才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希望每位中老年朋友都能安度这个换季时节,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