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机动车排放贡献两成以上PM2.5

发表于 2014-01-06 15:02 发布者:兔兔网 评论:0 浏览:689
兔兔网温馨提示:以2009年~2010年的取样数据分析,交通排放(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
    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的一篇论文引起轩然大波。张仁健论文中称,以2009年~2010年的取样数据分析,交通排放(主要是机动车排放)对北京PM2.5的贡献不足4%。在当前北京市出台越来越严格的机动车数量控制政策的背景下,张仁健的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争议。 

  据了解,该研究采用的是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这也是目前对PM2.5源解析的主流方法。但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首席科学家贺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专项组专家经过研讨认为,由于数据采集站点和时间段不同,这种方法获取外场观测数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的解释更直接:“更为重要的是,该论文没有对PM2.5的二次组分进行来源分析。论文指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不足4%,未包含机动车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形成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潘涛也公开质疑这一报告,认为“机动车尾气排放毫无疑问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潘涛表示,机动车排放对PM2.5浓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次粒子,即直接排放的PM2.5;二是二次粒子,也就是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PM2.5。“按照张仁健的研究结论,北京市PM2.5的6个来源中包括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比例是26%。这里面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所以即使引用他的结论,机动车排放的贡献也不止4%。” 

  北京市环科院研究大气污染的其他专家告诉记者,研究雾霾成因的方法有源解析和源清单两大类。源解析法是通过采集PM2.5分析来源,相当于从结果到原因的研究;而源清单法是通过调查计算各种排放源的排放量,进而分析各种污染来源所占权重。两种方法在国际上都多有使用,各有优缺点,源解析法受样本采集时间和地点影响较大,操作相对简便,可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但结论普遍性较差;源清单法结论较准确,但要得到较准确排放因子、活动水平数据需要的周期较长。 

  据介绍,北京市环科院正在开展的相关项目使用的就是源清单法,检测分析的分类包括机动车、工业排放、餐饮业、扬尘等,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机动车排放PM2.5的贡献在20%以上。“以单个研究质疑北京市正在采取的严格机动车控制政策完全没有必要,从大气污染现状来看,当前的这些控制措施并不‘过分’。”上述专家说。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