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百病生于气也”六字,精准点透疾病发生的本质;而“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黄帝内经》中“百病生于气也”六字,精准点透疾病发生的本质;而“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寒则气收、热则气泄”36字箴言,将“守气”奉为养生核心——健康长寿不在名贵补药,而在日常调气内守。
守气首重驾驭情绪这“气的总开关”。怒起时(如遇纠纷矛盾),闭眼默数“一吸二呼三定”,借呼吸平抑气血防头痛眩晕;逢喜(如升职获奖),记“范进中举”警示,以“春阳和煦”心态避心气涣散;悲时(如离别失意),散步或倾诉,护肺气不耗散;遇恐惧(如失业、衰老焦虑),做三次深呼吸,念“知足常乐”固肾气;受惊后静坐十分钟,助气血归位;思虑缠心时,起身拉伸,拉回身体感知解气结。
守气还需把控“劳逸平衡”的尺度。从事体力劳动时,累了就及时歇一歇,别硬扛着透支身体,避免正气在过度消耗中受损;进行脑力工作时,每小时起身活动片刻,揉揉肩颈、远眺窗外绿植,不让心血在持续紧绷中被熬耗;日常起居遵循《内经》“形劳而不倦”的原则,让身体在动与静之间找到舒适的平衡。
守气更要顺应寒暑变化。天冷及时添衣保暖,尤其护住腰腹、脚踝等部位,少喝冰饮、少食生冷物,防止寒邪侵袭导致气血收束凝滞;天热暑盛时,别贪凉,少做剧烈运动,若出汗过多,可煮一杯参麦饮(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搭配),帮助身体益气生津,不让正气随津液白白外泄。
守气即养生,调神即延年。将情绪、劳逸、寒暑调控融入日常,做到不妄怒、不狂喜、不沉悲、不纵思、不过劳,守住正气,便握住了长寿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