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阳气会随着自然规律大量“外散”到体表(表现为出汗、毛孔张开),此时内脏反而处于“阳气不足”的状态,尤其是脾胃像被掏空热量的炉灶,容易因贪凉饮冷、过度吹空调而“虚寒”,出现腹泻、食欲差等问题。
因此,夏季养阳的关键不是补外热,而是守护体内的阳气根基——通过适度晒太阳、喝姜枣茶、艾灸腹部等方式温暖脾胃,避免寒邪偷袭,这样既能平衡“外热内寒”的矛盾,又能为秋冬储备抗病能量,这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底层逻辑。
01、夏季养生的核心在于“养阳”
这个理念具体该怎样落实到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夏季养生遵循“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和、动静适度”基本原则。
02、夏季又热又湿
在饮食方面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夏季气温较高,高温下消化功能减弱,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谷物粥、凉拌菜、清蒸鱼等。
■避免过多油炸、烧烤、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或引发上火。
■多吃苦味食物:苦瓜、苦菊、莲子心等,可清热解暑、增进食欲。
■祛湿食材推荐:绿豆、薏米、赤小豆、冬瓜、荷叶(可煮粥或煲汤)。
■适当食用酸味食物:柠檬、山楂、乌梅,可生津止渴、促进消化。
03、有没有代茶饮
可以推荐在夏季使用的?
推荐三款顺应时令的养生茶。
姜枣茶
取带皮小黄姜6片、去核红枣6颗,配玫瑰花12朵、陈皮1瓣,晨起文火慢煮40分钟。这壶茶像给脾胃穿上软猬甲,既用姜枣温中散寒,又借玫瑰陈皮疏肝化湿,特别适合吹整夜空调后手脚冰凉的人群。但要注意,若实火症状明显时(面红目赤、眼睛干涩疼痛、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口腔溃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不宜饮用。小黄姜颜色更深,姜纤维更细腻,辛辣味更浓郁。
乌梅饮
暑气最盛时,取乌梅3颗、山楂5克,佐以陈皮3克,沸水焖泡10分钟。酸甘化阴的特性就像给身体装了小空调,能生津止渴又不冰镇脾胃。不过胃酸过多者可将乌梅减至1颗,或调入半勺蜂蜜缓冲酸度。
祛湿茶
用荷叶3克铺底,加茯苓10克、炒薏米10克同煮,荷叶升清降浊,茯苓利水通三焦,炒薏米祛湿不伤脾阳,三味合力化解夏季积攒的湿气。若本就怕冷腹泻,记得加两片生姜,就像给祛湿茶加了道防风结界。
04、市面上养生凉茶能不能喝呢?
传统养生凉茶多由金银花、菊花、蒲公英、夏枯草等清热泻火、解毒消暑类中药组成。这些药物大多性味寒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疏散风热等作用,能够帮助清除夏季人体因感受暑热之邪所产生的内热,缓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心烦口渴等症状。
■阳虚体质者:
阳虚体质的人本身阳气不足,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凉茶性质寒凉,若这类人群饮用,会进一步损伤体内阳气,导致阳气更虚,加重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不适症状,影响身体健康。
■脾胃虚寒者:
脾胃虚寒的人脾胃功能较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常有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表现。凉茶的寒凉之性易克伐脾胃阳气,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抑制,饮用后可能出现胃痛加剧、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不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和调养。
■经期女性:
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处于气血相对亏虚、胞宫虚寒的状态,需要保暖和呵护。此时饮用凉茶,寒凉之品易导致寒凝血瘀,使经血运行不畅,引起痛经、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等月经不调问题。
■孕妇:
孕期女性身体较为特殊,胎儿的生长发育依赖母体气血的滋养和阳气的温煦。凉茶的寒凉特性可能影响孕妇的气血运行,损伤阳气,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胎动不安等情况。
■儿童:
儿童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凉茶中的药物成分可能对儿童的脾胃造成刺激,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阳气旺盛,若过早、过量饮用凉茶,可能会损伤阳气,影响生长发育。
05、适合夏天喝的冷饮推荐
舌为心之苗,夏季特别渴望冷饮,其实不是身体想吃,而是舌头。心里烦热,舌头就想凉一凉。如果想喝冷饮,可以喝五味子凉茶,五味子归肺、心、肾三经,性温,虽然喝的是冷饮,却能暖肚子、暖五脏,五味子养心,心血足了,心神定了,人也会感到清凉。